關莊村位於偃師市佃莊鎮東, 人口1400人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孫權殺害關羽後, 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, 曹操將關羽首級以諸侯禮安葬於洛陽。過去一直認為, 洛陽關林乃是曹操安葬關羽頭顱之處。但20世紀以來, 發現河南省洛陽市偃師縣佃莊鄉關莊村有一個土塚, 據說裏面葬的是關羽首級。根據朱正明《關公聖跡》記載“明朝嘉靖年間, 墓前曾立有一通石碑", 上書“漢壽亭侯武安王協天護國大將軍關侯之墓”。1979年, 古墓塌陷, 於是考古隊進行發掘, 結果從墓中發掘出大量漢代文物, 而在墓室裏只發現了一個人的頭骨, 沒有身軀。但目前頭顱下落不明, 如此大的考古發現, 應有專門的記載, 事件不了了之讓人存疑。
洛陽有種說法, 關羽之塚其實另有其處, 關林與史志記載的關羽墓位置不符。漢魏洛陽城南關莊的關塚, 才是真墓。偃師市佃莊鎮關莊村就在310國道旁邊。故城文管所王閣老師曾說, 故城南邊關莊的關塚, 被認為是關羽的真墓。
有記者找到了偃師佃莊鎮關莊的關塚:「很難相信, 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墓塚,
那分明是一座廢棄的磚窯, 外面的土都被燒紅了。進了裏面, 頂上一個大窟窿, 露著天光。正疑惑間, 一位老人蹣跚而來。老人叫郝林財, 72歲, 自幼生長在關莊。”“我小的時候, 這墓有幾畝地大, 現在只有過去十分之一了。”老人說:“集體的時候, 被挖了燒磚, 只有用來當窯的這一點保存下來了。” 據老人介紹, 六七十年前鬧土匪的時候, 村人在上面修了寨子, 備的滾石檑木, 來土匪了, 全村人都上去自保, 足見原來墓塚之大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 洛陽興建拖拉機廠、礦山廠時,
“這個窯天天大馬車往洛陽拉磚。”老年人說“關老爺的頭在這裏面埋著呢。我小時候, 不少老人都說看到過裏面的棺材,
用大鐵鏈吊著。”郝林財說, 過去墓前有兩通大石碑, 都一丈多高。他們村過去還有“關爺廟”, 他就是在廟裏上的小學。“那廟可大啦, 前後殿, 前殿的牆上, 鑲了很多石碑, 走廊的柱子, 我都摟不住。別處只敬關爺, 咱這後殿敬的是關奶奶。”大約40年前, 關莊的關爺廟被毀掉了, 如今一些老太太在原址建了座半人多高的小廟, 經常有人去上香。老人說, 他們村叫關莊, 但沒有一戶姓關, 全因為關塚才得名的。村裏流傳一個故事:村子北邊就是洛河, 過去過洛河都是坐渡船, 關莊離得近, 坐船免費, 就有人冒充關莊的。擺渡的問:“哪村的?”“關莊的。”“姓啥?”“姓關。”“那掏你姓關的錢。”關莊就沒姓關的, 一聽就是冒充的。
在關莊大路上, 一群村民補充了更多的細節。50多歲的村民龐黑來說, 上世紀七十年代時, 關塚曾經發掘過, 出土了很多的大石塊, 還出土了很多朱砂, 有二十來釐米長、十來釐米寬, 厚三四釐米, 上面有個金屬圈, 顏色發黑, 看著肯定不是銅的, 因為銅是綠鏽。考古隊的人說是鐵的, 但村民都認為是金的, 是關羽頭上之物。“當時是借我們家一塊鐵板托走的”, 龐黑來說。村民們還說了一個故事:明朝的時候, 關莊出了個大太監, 當時來拜關爺的人多, 太監家經常要接待, 壓力太大, 他就在朝中到處說, 關林那個關墓才是真的, 關莊這個是假的。這樣一來, 人們都是把關林當真的了。
但漢魏故城文管所原所長、洛陽知名學者徐金星先生說他沒有見過關塚的發掘報告, 也沒聽說曾經做過發掘, 沒法判斷關塚是不是關羽的真墓。不過按照史志記載, 關羽的首級埋在“城南五里”。關林在隋唐城南, 位置不對, “如果孫權真的曾‘傳其首(於洛陽)’, 曹操也真的厚葬了關羽首級, 那應該是葬在了關莊一帶。”無論關塚是否真的埋著關羽的首級, 厚葬關羽, 絕對是曹操的聰明之處, 隨後, 劉備、孫權對掐多年, 曹操死後, 曹丕順利接班, 逼漢獻帝禪讓, 定都洛陽, 有了重建洛陽的環境和時間。
連同其他找來的資料, 總的來說:
第一、三國時期的曹魏都城洛陽,
並非是現在的洛陽城, 而是在洛陽與偃師市的交界處, 那個已經敗廢被國家定為一級保護單位的漢魏故城。關莊村在漢魏故城東南一華里,
與史載吻合。這一點在可以在關莊村西行500米 的朱圪當村靈台旁邊的洛陽市魏故城遺址文物保護標誌處得以證實
第二、現在的關莊村原在關帝墓南一華里處, 本來叫潘凹村, 後遷至關帝墓西, 全村沒有一戶關姓, 就是因為關帝墓而改名關莊。真正的關帝墓由一塚和一個土石寨兩部分組成。土石寨即關羽墓地, 有30畝大小, 圓錐型,
第三、1979年雨季, 關帝墓塌陷(因文物保護單位對關帝墓沒有保護, 當地人蓋房子做磚瓦竟一袋一袋把偌大的石寨蠶食平了!)洛陽考古隊一個姓許的隊長當時組織發掘, 證明關帝墓曾被人盜過(因墓的石門半開, 門旁邊有具人骨, 考古人員講, 這是寶物盜出後, 上邊的人為了獨吞, 就把同夥埋在下邊了)。此墓雖經盜過, 但1979年發掘仍有不少有價值的文物出土。如:大量的雙珠幣、陶器豬羊、閃光的珍珠、全國罕見的象牙酒杯等。特別令人吃驚的是, 確實在墓室只發現了一顆人頭骨。事後, 記者曾問過當時參與發掘的陳華州(此人在洛陽市文管會工作)“此墓是不是關帝墓?”他這樣答道:“雙珠幣是西漢流行的貨幣, 不知三國時還行不行, 故不敢確定。”
第四、此墓規模十分宏大。墓門朝西, 墓道足足有
第五、解放初期, 洛陽地區著名的民主人士王飛庭(白馬寺翟泉人)曾擔任洛陽縣副縣長, 是有名的文物通, 1955年曾負責維修白馬寺。此人在1955年秋季在舉行的洛陽中學生運動會上, 曾公開說過:“現在洛陽的這個關陵是假的, 真正的關帝墓在東55里的關莊, 現在這個墓(關林)解放前塌陷, 我進去看過, 裏邊有碑, 是東漢大將軍鮑X之墓。”(將軍之名忘記了)
第六、關羽是在明朝嘉靖皇帝時被捧入神的。此時, 奸臣當道, 朝政腐敗, 民怨沸騰。摺子戲《海瑞上書》中, 有二句臺詞說的極為形象:“嘉靖、嘉靖, 家家戶戶, 乾乾淨淨”嘉靖為穩坐江山, 就編造神話標榜自己是劉備轉世真龍天子, 傳統的戲曲《玉泉山關公顯聖》就說明瞭此事。然後, 大封關羽為武聖、關帝, 並下旨全國大修關帝廟, 把關羽捧入神位, 這一點在長篇小說《李自成》中也可印證。據關莊老人講, 在嘉靖皇帝下旨大修關帝廟時, 祖籍關莊村的郝太監, 在朝內很得寵, 皇帝就由他奉旨回鄉大修關帝廟, 他私心作怪, 怕把廟修在關莊村, 文武百官進香朝拜會成為村裏的一大負擔。於是, 他就假公濟私, 移花接木地把現洛陽城南20里的鮑將軍墓修成了關陵。歷史錯案就這樣由郝太監這個小人物一手造成了, 關莊人十分不滿, 世世代代都罵郝太監(郝太監門口的上馬石至今還存在)。當時的洛陽知縣陳大有, 面對奉旨行事的郝太監, 他一個七品芝麻官那敢吱聲。事後, 他就以關帝托夢, 言說真正的關帝墓在偃師市關莊為由, 又牽頭在關莊修了一座關王廟, 並親手題寫了匾額(此匾額現在還在)。記載關羽托夢修廟的石碑, 前些年佃莊鎮鎮長郭彥森讓村民魏如江、王如、魏建民挖出, 拉到鎮政府大院並進偃師市博物館。原關廟的石供桌面、大石香爐, 從關帝墓挖掘出來的巨石現在還在關莊村。
第七、現在偃師市佃莊鎮的一個行政村叫酒務村, 村名的來歷上點年紀的人都知道。相傳, 關羽的首級運送, 經過此地時, 由於天氣炎熱, 怕生髮異味, 就在此地用酒給霧了一下, 該村也由此得名。這點在《偃師市的村名地志》一書中有記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